主日信息列表 主日信息列表

  題目:遵從律法,勝於熱心。 聖詩:200 391

         聖經:歷代志上13:01-14      啟應:第 廿九 篇

13:1  撒下 6:1-11 大衛王跟所有率領千人隊伍和百人隊伍的軍官們商量,13:2 然後向全體以色列人民宣告說:「要是你們同意,而這是出自上主我們上帝的旨意,就讓我們派人去告訴其餘同胞和住在各城的祭司和利未人,請他們都來這裏跟我們相聚。13:3 然後,我們把上帝的約櫃請來,因為掃羅作王的時候我們沒有重視它。」13:4 人民覺得這建議很好,都同意了。13:5 於是,大衛召集全國的以色列人,從南邊的埃及邊界一直到北邊的哈馬隘口各地區的人都來,為要從基列耶琳把約櫃運到耶路撒冷13:6 大衛和人民到猶大境內的巴拉城(就是基列耶琳)請上帝的約櫃;這約櫃以坐在基路伯上面的上主的名命名。13:7 他們從亞比拿達的家把約櫃抬出來,放在一輛新的車上,由烏撒亞希約在前面領路。13:8 大衛和所有的人民都盡情跳舞,稱頌上帝。他們唱著,並彈奏各種樂器,有豎琴、七弦琴、鈴鼓、鐃鈸,和號角等。13:9 他們來到基頓的打麥場,拉車的牛差點絆倒了,烏撒伸手扶住約櫃。13:10 上主立刻向他發怒,擊殺了他,因為他碰到約櫃。烏撒就在那裏,死在上帝的面前,13:11 因此那地方叫比列斯烏撒( 比列斯烏撒」:這地名的意思是「發怒懲罰烏撒」。)大衛因上主發怒懲罰烏撒,心裏很不高興。13:12 大衛懼怕上主,就說:「我現在怎敢把約櫃請過來呢?」13:13 因此,大衛沒把約櫃運到耶路撒冷,而把它留在迦特城人俄別以東的家裏。13:14 約櫃在那裏停留三個月;上主賜福給俄別以東的家,以及屬他的一切。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

 

    剛剛所讀這段經文,記載了一個事件,就是搬運約櫃的事件。這個事件不僅特別,而且深具意義,尤其值得成為我們的警惕。怎麼說呢?就是:原本一件上帝所喜悅,而且令人歡欣鼓舞的美事,竟然弄到惹來上帝的怒氣,有人受擊打而喪命,成為令人傷心難過的憾事。為了讓大家對於整個事件,有個完整的了解,我要從頭說起。

 

    就是,當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之後,在曠野漂流時,上帝除了頒佈十誡之外,同時吩咐他們製造會幕與約櫃,成為他們的敬拜中心,或者與上帝相會的地方。因為當時以色列百姓,並沒有固定的居所,乃是漂流在曠野中,所以是隨時移動的。因此,會幕的設計是隨時可以拆卸,也隨時可以組裝。會幕裏的至聖所,就是放著約櫃。而約櫃裏面,就是放著刻有十誡的石版、盛嗎哪的金罐,以及亞倫發過芽的枴杖等,這三樣東西。

 

    那麼,當提到約櫃時,就不得不提起一段「雖然歷盡滄桑,卻是充滿意義」流浪的歷史。首先,上帝藉著約櫃與祂的子民同在,不僅陪伴以色列百姓,度過曠野途中,將近四十年的歲月。同時在曠野旅程的末期,還帶領以色列百姓,平安經過約旦河,順利進入迦南地。尤其,當以色列百姓踏上迦南地之後,更帶領著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順利的攻下了耶利哥城。

 

    其次,來談約櫃所經歷,在外邦流浪的滄桑史。話說,當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地之後,約櫃剛開始是放置在吉甲,後來又遷移到示羅。但是,過了幾年之後,以色列百姓面對與非利士人的戰爭,同時為非利士人所敗。長老見狀,趕緊打發人到示羅去,將約櫃抬到營中,他們以為這樣做,就能救以色列百姓脫離非利士人的手。

 

    但是,因為上帝有祂的計劃、有祂的作為,所以實際上卻剛好相反,就是當他們將約櫃抬到營中之後,戰爭不僅沒有獲勝,反而敗得更悽慘、敗得更徹底,甚至連約櫃,都被非利士人給擄了去。當非利士人擄獲約櫃之後,就刻意將約櫃放在他們所事奉,亞實突大袞神的廟宇當中。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用意是要宣示:他們所事奉的大袞神,已經勝過以色列人所事奉的上帝。

 

    非利士人來說,戰爭勝利、擄獲約櫃,並且將約櫃放在大袞神廟裏。這一連串的事,讓他們感到洋洋得意。不料,隔天清早起來,發現他們所事奉的大袞神,竟然仆倒在上帝的約櫃面前,而且臉伏於地。尤其,頭和雙手都在門檻上折斷了,只剩下大袞的殘體。看到這樣的景象,非利士人大感驚慌,發現大事不妙,便將約櫃運往迦特以革倫去。

 

    針對這一次的搬運,聖經特別記載說,凡約櫃所到之處,上帝出手攻擊那城,使得那城的人,大大的驚慌。甚至有人因為驚慌而死。即便沒有死,也都生了瘡。目睹這樣的情景,非利士人更驚慌、更害怕了。此時此刻,得意洋洋的氣焰,完全消失了。對他們來說,約櫃就像拋不掉的燙手山芋一樣,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又趕緊將約櫃送往伯示麥去。

 

    聖經又記載說,當約櫃送到伯示麥的時候,伯示麥人因為擅自觀看約櫃,上帝便殺了他們當中的七十個人。伯示麥人因此大大的哀哭,所以就將約櫃送往基列耶琳去。此後,約櫃就安置在基列耶琳,直到大衛在位的時候,再將它從基列耶琳搬運到耶路撒冷。剛剛所讀這段經文所記載的內容,就是大衛首次搬運約櫃的經過。

 

    以上,就是有關約櫃產生的背景,過去一段長久的歷史,以及搬遷的經過。接下來,我要根據這段經文,跟大家分享七點信息。

 

1>敬畏上帝,心繫約櫃。

 

    我們都知道掃羅以色列民族歷史上第一位君王,而大衛則是上帝所興起,接替掃羅的王位,成為歷史上第二位君王。綜觀以上兩位君王的生命,特別就「跟上帝的關係」這一點來說,兩個人其實有著極大的差別。掃羅因為偏離上帝,最後遭到上帝棄絕。而大衛呢,雖然也曾經犯過錯,但一直是上帝所喜悅的。

 

    大衛之所以蒙上帝喜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對上帝一直存著敬畏的心。也因為對上帝一直存著敬畏的心,所以當他登基為王之後,就計劃將象徵上帝同在的約櫃,從基列耶琳亞比拿達的家中,搬運到耶路撒冷來。

 

    相對來說,掃羅就差很多。因為經文中特別提到---因為掃羅作王的時候,我們沒有重視它(就是沒有重視約櫃)。沒有重視約櫃,就等於不重視上帝、不敬畏上帝。因此,大衛這種敬畏上帝的心,以及心繫約櫃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2>傳遞異象,尋求支持。

 

    大衛心中,有了將約櫃運回耶路撒冷的想法之後,就開始採取行動,內容記載在第一節到第三節。這段經文這樣記載說:大衛就跟所有率領千人隊伍,和百人隊伍的軍官們商量,然後向全體以色列人民宣告說:要是你們同意,而這是出自上主我們上帝的旨意,就讓我們派人去告訴其餘同胞,和住在各城的祭司和利未人,請他們都來這裏跟我們相聚。然後,我們把上帝的約櫃請來。

 

    人民覺得這建議很好,就都同意了。那麼,有關將約櫃從基列耶琳亞比拿達的家中,運到耶路撒冷這個想法,大衛分為兩個階段,來徵詢意見,或預作準備。首先,跟所有的領袖分享異象。其次,向全體以色列人民作出宣告,並徵求他們的認同。當獲得眾人一致認同與支持之後,才開始進行搬運的工作。

 

    當然,站在領導者的角色,大衛這樣的作法,確實可圈可點,就是藉著傳遞異象,喚起眾人的認同,並且願意一同參與。但是,若從上帝僕人的角度來看,大衛的作法,其實是不及格的。因為非常明顯,他只有尋求人的同意,並沒有求上帝的心意。這一點,希望能夠成為我們的殷鑑。

 

3>全民動員,護送約櫃。

 

經文第五節到第八節,接著這樣記載說:於是,大衛召集全國的以色列人,從南邊的埃及邊界,一直到北邊的哈馬隘口各地區的人都來,為要從基列耶琳把約櫃運到耶路撒冷大衛和人民到猶大境內的巴拉城(就是基列耶琳)請上帝的約櫃;這約櫃以坐在基路伯上面的上主的名命名。

 

他們從亞比拿達的家把約櫃抬出來,放在一輛新的車上,由烏撒亞希約在前面領路。大衛和所有的人民,都盡情跳舞,稱頌上帝。他們唱著,並彈奏各種樂器,有豎琴、七弦琴、鈴鼓、鐃鈸,和號角等。我們可以發現,針對搬運約櫃這件事,大衛其實是非常用心的。不僅用心策劃,同時也積極投入。

 

    包括:全民動員、預備新車、載歌載舞、彈奏樂器等等。典禮之隆重、隊伍之浩大、場面之熱絡,莫不令人感動。這就像當今國家慶典,或教會各項感恩或慶祝活動一樣。藉著對搬運約櫃這件事的看重,顯示大衛對上帝的敬畏與尊崇。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4>違背神旨,平白喪命。(V9-11

 

經文第九節到十一節,這樣記載說:他們來到基頓的打麥場,拉車的牛差點絆倒了,烏撒伸手扶住約櫃。上主立刻向他發怒,擊殺了他,因為他碰到約櫃。烏撒就在那裏,死在上帝的面前,因此那地方叫比列斯烏撒。就是「發怒懲罰烏撒」的意思。烏撒的死真是晴天霹靂,整個迎接約櫃的慶典活動,就這樣頓時變了調。

 

    原本歡天喜地的美事,竟然變成為令人傷心、難過的憾事。到底怎麼了?究其原因,就是在搬運約櫃的過程中,違反了律法的相關規定,或者違背了上帝的旨意。那麼,有關約櫃的搬運,其實律法上是有規定的。其相關規定如下:

 

    首先,在民數記裏面,非常清楚的提到,約櫃的搬運,必須用兩根槓子穿過金環,然後用肩扛抬,絕對不可以用手觸摸。其次,必須由利未人負責扛抬的工作,因為聖經沒有記載烏撒利未人。所以,按照律法的規定,烏撒是不能參與約櫃搬運的。

 

    很顯然,為了搬運約櫃,大衛只是憑著一股熱心,雖然詢問過所有領袖與百姓,卻沒有詢問上帝,當然也沒有請祭司或利未人,先研究清楚相關律法。尤其,擅自延用異教風俗,就是仿效非利士人的方式,使用牛車來載運。莫怪,觸怒了上帝,導致烏撒就這樣喪失了性命。

 

5>上帝旨意,勝過一切。

 

    俗語說,好事,也要有次序。確實是如此!就搬遷約櫃這件事來說,大衛的心意,絕對是出自對上帝的敬畏,所以是良善的,甚至是火熱的。相信這樣的心意,也是上帝所喜悅的。但是,唯一美中不足,或者比較可惜的,就是忽略了律法的相關規定。如果這個部份,他留意了,也遵確實行了,就完美無缺。但是,非常可惜,大衛就是將這重要的一部份給忽略了。

 

    另外,根據經文的記載,我們也可以發現,當大衛有了搬運約櫃的想法之後,先跟所有率領千人隊伍,和率領百人隊伍的軍官們商量。然後,向全體以色列人民宣告,也獲得了人民的贊同。但是,誠如剛剛所說,竟然忽略了最重要的部份,就是求問上帝。沒有求問上帝,看看這個構想可不可行,或者到底要怎麼做。導致,演變成這令人慨歎的結果。

 

    這件事,提醒我們:無論什麼事,最重要的是要先尋求上帝的心意。當然,有時候,上帝也藉著人,就是藉著親友,或藉著屬靈長輩,向我們傳達祂的旨意。但是,那最關鍵的點---上帝的旨意,我們絕對不能忽略,就是無論如何,一定不能馬馬虎虎,好像是,又好像不是。一定要確實尋求,並得到明確的印證。

 

6>烏撒喪命,顯示意義。

 

    在這個事件當中,有一個問題,必須作進一步的解釋,就是烏撒因為伸手扶約櫃,導致遭到上帝擊殺這件事。有人認為,伸手扶正約櫃這件事,也不是什麼壞事,為何必須受懲罰。況且,烏撒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出自一片善意,也就是基於職責所在,為了保護約櫃免於傾倒。所以,這樣的懲處,似乎太過嚴厲了。

 

    這樣的說法,其實也有道理。但是,既然事實擺在眼前,我們就必須針對事實,來作分析與探討。那麼,針對搬運約櫃相關律法,要是烏撒明知故犯,那就是罪有應得。要是他完全不知情,確實就死得冤枉。然而,烏撒遭到擊殺這件事,嚴格來講,並不是針對烏撒個人,而是針對整個團隊,尤其針對大衛

 

    因為這麼明顯違背律法的事實,尤其使用非利士人的方式,來搬運上帝的約櫃,這麼嚴重的錯誤,上帝如果不立刻處置,整個團隊,尤其大衛,會誤以為這樣的安排是對的,也獲得上帝的背書。甚至,在事後很可能會感謝烏撒,認為是烏撒救了約櫃。

 

    所以,上帝出手擊殺烏撒這件事,是要讓大衛看清一個事實,就是:約櫃的主人是上帝,不是大衛。藉由以上的分析,我們發現聖經一貫的真理,就是唯有上帝才是主人,我們只能回應上帝,而不是代替上帝作主。所以,整個事件的關鍵,不在於烏撒伸不伸手扶約櫃,乃在於是否遵照上帝旨意而行。

 

7>冷靜反省,重新出發。

 

    面對如此突發的變局,大衛心裏愁煩,對上帝、對自己,都感到不滿,更為自己在搬運約櫃的事上得罪了上帝,導致烏撒平白喪命,而心裏感到難過。幸好他的愁煩不久便平息下來,將約櫃暫時放在俄別以東的家裏,使他可以作深切的反省,以及周詳地思考,用什麼樣的方式,將約櫃運回耶路撒冷,才合乎上帝的心意。

 

    一旦清楚明白上帝的心意,就可以遵照上帝心意而行。在這個失敗的經驗當中,相信整個團隊,尤其大衛,勢必得到教訓,尤其學到經驗。特別,經過停下腳步,冷靜思考,檢討反省之後,重新出發,勢必會有合上帝心意的結果。盼望大衛的錯誤,能夠成為我們的殷鑑。同時,大衛在錯誤中「停下腳步、冷靜思考、檢討反省、重新出發」的態度,也能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