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信息列表 主日信息列表

題目:小組教會的異象() 聖詩:543  396

經文:馬可福音314-15   啟應:第 59

經文:耶穌選出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又對他們說:我揀選你們,要你們常跟我在一起,也要差遣你們出去傳道,你們將有趕鬼的權。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

 

    今天要進入小組教會異象分享的第四講,內容將談到有關門徒裝備的部分策略,以及將會產生的某些結果。經過這幾週的分享,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一件事,就是使人成為主的門徒,絕對不是偶然發生,也不是自然演變的。乃是須要有策略,需要有過程,就是在一個結構下,或在一個系統中,經過運作之後,漸漸轉化而成的。

 

    剛剛所讀這段經文,馬可福音第三章十四節至十五節,內容是有關主耶穌揀選、培育、差遣門徒的簡要說明。從經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門徒裝備的部份策略,以及產生的某些結果。這段經文這樣記載說:耶穌選出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又對他們說:我揀選你們,要你們常跟我在一起,也要差遣你們出去傳道,你們將有趕鬼的權。根據以上經文,我要提出幾點信息,來跟大家分享。

 

1>必須是在群體裏面。

 

第一,門徒裝備必須是在群體裏面進行的。經文中提到主耶穌選出十二個人,稱他們為門徒。我們來想想看,為什麼主耶穌不是揀選一個人或兩個人,以便集中火力,好好的栽培,而是一口氣就揀選了十二個人?我想,其中必有原因的。這當中傳遞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就是有關門徒裝備這件事,光靠一對一的方式是無法完全的,必須在群體當中,才能達到完全的地步。

 

然而,為什麼一定要在群體中進行,才能達到完全的地步呢?我要分享兩個理由。首先,每個人從上帝所領受的恩賜各不相同,如果以身體作為比喻,有人領受眼睛的恩賜,有人領受耳朵的恩賜,有人領受嘴巴的恩賜,有人領受手的恩賜,有人領受腳的恩賜。在這樣的理解之下,相信大家可以明白,就是單一的恩賜,無法建立健康的教會,正如單一的功能,無法構成完整的身體,道理是一樣的。因此,唯有透過群體的方式,集合各樣的恩賜,才能建立健康的教會。

 

    其次,不管實踐愛神或愛人的信仰,同樣必須在群體中才有可能達成。尤其聖經當中,對於肢體之間的生活,是非常重視的。因為整本聖經當中,有關彼此、互相的字眼到處可見。例如:彼此相愛、彼此服事、彼此順服、彼此相交、彼此體恤、彼此認罪、彼此勸勉、彼此相顧、彼此相待、彼此和睦;互相款待、互相代求、互相建立、互相聯絡、互相寬容、互相擔當、互相連合等等。不管彼此或互相,都是指著群體生活說的。

 

    因此,無論是實踐聖經教訓,或者活出基督信仰,特別為落實門徒裝備,通通都要在群體當中,才有可能達成。所以說,當主耶穌揀選門徒時,為什麼不是揀選一個人或兩個人,以便集中火力的裝備,而是一次就揀選了十二個人,原因就在這裏。就是必須在群體裏面,門徒裝備才能達到完全的地步,這是門徒裝備的策略之一。

 

2>必須是在關係之中。

 

    第二,門徒裝備必須在關係之中推展。當主耶穌選出十二個人,同時稱他們為門徒之後,立即對他們說:我揀選你們,要你們常跟我在一起。我要分享的重點,就在後面這一句,也就是「要你們常跟我在一起」這句話。這句話非常重要,意思就是主耶穌要門徒跟祂生活在一起。以便學習祂的言行舉止,效法祂的事奉方式。

 

    此處特別強調,門徒裝備必須在關係之中推展。然而,甚麼叫作在關係之中呢?談到在關係之中,我就想起曾經有人透過寫書,幫人作門徒裝備;也有人藉著開課,幫人作門徒裝備。好像看完他的書,就被裝備起來了;或者上完了他的課,就成為門徒了。事實上通通都不是,看書無法落實門徒裝備,上課也無法落實門徒裝備。

 

    唯有像主耶穌那樣,常常跟門徒在一起,才能真正落實門徒的裝備。換句話說,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藉著生命彼此的交流,另一個生命,才有辦法被建立起來。因此,門徒裝備要真正落實,要達到預期效果,務必要在關係之中推展。然而,所謂在關係之中像甚麼呢?某部份來說,有點像師傅帶學徒一樣。

 

    學徒學功夫,絕對不是看書、上課就可以學得來的,而是要經常跟師傅在一起,藉著邊看、邊學、邊做,接受督導,做錯了立刻改進。唯有如此,才能學得一手好功夫。所謂在關係之中,又像孩子跟父母住在一起,在日常生活當中,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不僅看在眼裏,而且會烙印在心裏。這樣日積月累下來,對孩子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是所謂用生命來影響生命。

 

    談到這裏,我們進一步想看看。首先,光靠主日禮拜,有沒有辦法作好門徒裝備?答案是沒有辦法。其次,單憑主日學上課,有沒有辦法達成生命塑造的目的?同樣沒有辦法。因為不管主日禮拜,或者主日學上課,都是偏重於知識層面,欠缺近距離接觸、觀察、聆聽、模仿等直接關係。因此,有關門徒裝備這件事,必須在關係之中,或者在生命交流當中,才能達到完全的地步。

 

    以上,就是有關門徒裝備的兩個策略,也就是在群體裏面,以及在關係之中。當談完門徒裝備的兩個策略之後,緊接著來談藉著小組的模式,推動門徒裝備之後,將會產生的兩個結果。

 

3>基層領袖不斷浮現。

 

    首先,當整個小組教會的結構或系統,正式啟動運作之後,會有新的同工或基層領袖,不斷的浮現出來。這裏提到「基層領袖」這個詞,所以我必須先解釋一下,甚麼叫作領袖?這裏所謂的領袖,不是指一般人所想像,那種坐在大位上的高官,像是一個國家的元首,或是軍隊指揮官那一類的角色。通通都不是!

 

    這裏所謂的領袖,指的就是「能夠影響別人」或者「能夠改變他人」的人。換句話說,能夠影響別人,或能夠改變他人的,這個人就叫作領袖。例如:你能帶領一個人來信主,那你就是領袖。或者你能改變一個人的信仰、改變一個人的生命,你一樣是領袖。根據這樣的定義來看,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可以成為領袖的。

 

    當談完領袖的定義之後,我們再將話題轉回到小組來。那麼,在開放式關懷小組當中,到底有哪些是領袖呢?答案是:每一個開放式關懷小組,最起碼有四個基層領袖,就是一個小組長、一個副組長,還有兩個屬靈家長。這是最基本的成員,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小組長、副組長、屬靈家長,各司其職、分工合作,一方面對外展開佈道工作,另方面對內從事門徒裝備。

 

    那麼,既然每一個開放式關懷小組,基本上只需要小組長、副組長、屬靈家長等,這三種角色或四個人。那麼,為什麼還要不斷的培育基層領袖呢?原因就是為了小組的倍增作儲備。所謂小組的倍增,就是從一組變成兩組,再從兩組變成四組,又從四組變成八組,以此類推,不斷倍增、不斷擴大。在正常的狀況之下,小組會像這樣不斷的倍增、不斷的擴大,所以需要大量基層領袖。

 

    尤其,根據經驗顯示,有些小組增長的速度會很快,通常都是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倍增的。換句話說,就是在一年之內,就可以從一組,增長成為兩組。所以當開放式關懷小組啟動之後,主要的任務,除了對外佈道、領人歸主、邁向倍增之外,對內基層領袖的培育,也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十分緊迫、無法拖延的要務。

 

4>與主關係不斷提升。

 

    有關即將產生的第二個結果,就是與主的關係將不斷的提升。所謂與主的關係將不斷的提升這件事,指的就是:雖然同樣信而受洗,但是每個人跟主耶穌的關係,不會是一模一樣的。簡單講,跟主耶穌的關係,有些人是淺的,有些人是深的。針對這一點,我要根據聖經的例子,提出來作分享。我要先從淺的談起。

 

    第一,是「疏遠」的關係。經文記載在馬太福音第五章,有關登山寶訓這一段。當時圍繞主耶穌身邊,聆聽主耶穌教訓的群眾,跟主耶穌之間的關係,絕大多數是疏遠的。因為他們是群眾,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心態也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帶著好奇心,看看這個人到底在說些甚麼,有些人甚至期待從主耶穌身上有所得著。因此,那些人跟主耶穌的關係,絕對是生疏的。

 

    第二,是「信任」的關係。經文記載在路加福音第十章,就是主耶穌差派七十個人出去這段經文。第一節到第二節這樣記載說:這事以後,主耶穌又設立七十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祂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就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這七十個人跟主耶穌的關係,跟登山寶訓中那些群眾相較之下,顯然是不一樣的,因為已經提升了,就彼此之間是有了信任的關係,因為有了信任的關係,主耶穌才放心的差派他們出去。

 

    第三,是「委任」的關係。經文記載在約翰福音第十三章,有關「主耶穌為門徒洗腳」這件事。經文這樣記載說: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主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祂手裏,而且知道自己是從上帝那裏出來的,又要歸回到上帝那裏去,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裏,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根據主耶穌為門徒洗腳這件事,我們可以得知,主耶穌跟這十二個門徒的關係,比跟受差派出去那七十個人的關係,又加深了一層,就是有了委任的關係。

 

    第四,是「委身」的關係。經文記載在馬太福音十七章。也就是主耶穌在山上改變形象(變貌)的事件。在這個事件當中,主耶穌只帶著彼得、雅各、約翰這三位門徒在身邊。顯然,對主耶穌來說,彼得、雅各、約翰這三位門徒,跟祂的關係,是比其他門徒更為親近的。因為已經進深到「委身」的關係。

 

    第五,是「神聖」的關係。經文記載在約翰福音十九章二十五節到二十七節,對象是使徒約翰。經文這樣記載說: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祂母親與祂母親的姊妹,並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馬利亞。耶穌見母親和祂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祂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約翰)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約翰)就接她到自己家裏去了。

 

    顯然,當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時候,因為知道自己即將被釘死。所以,已經無善盡孝道。因為放不下心,所以當下就作了安排,也就是將祂的母親交給了祂所愛的門徒約翰,讓約翰代替祂善盡應盡的孝道。根據這個事件,顯示:使徒約翰跟主耶穌的關係,是其他門徒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可以用「神聖」的關係來形容。

 

    談到這裏,我再作一個整理。就是跟主耶穌之間的關係,從群眾跟祂「疏遠」的關係,進到受差派那七十個人跟祂有「信任」的關係,再進到十二個門徒跟祂有「委任」的關係,再進到,彼得、雅各、約翰這三位門徒,跟祂有「委身」的關係,再進到約翰跟祂有「神聖」的關係。所以說,雖然同樣信而受洗,但是每個人跟主耶穌的關係,不會是一模一樣的,絕對會有親疏深淺之別。特別,在正常狀況之下,透過小組模式,從事門徒培訓之後,每一個人跟主耶關係,保證會不斷提升的。

 

    深深期盼我們教會,藉著朝向小組化轉型,能夠提供一個傳揚福音與門徒裝備最佳的平台。更期盼每一位弟兄姊妹,因著參與並委身在小組當中,而得到充分的裝備,跟主耶穌之間的關係,能夠從如同群眾「疏遠」的關係當中,漸漸改變,一路提升到如同約翰跟主耶穌之間那份「神聖」的關係。以便在這個世代,成為基督精兵、成為福音勇士,成為主所重用的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