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信息列表 主日信息列表

題目:爭戰得勝的秘訣   聖詩:550 386

 

聖經:申命記20:1-9   啟應:第 十 篇


20:1「你們出去跟敵人打仗,看到他們的戰車、戰馬,和軍隊比你們多的時候,不用害怕,因為救你們脫離埃及的上主你們的上帝要與你們同在。20:2你們上陣以前,祭司要上前向軍隊說:20:3以色列人哪,你們要聽!今天你們出去跟敵人作戰,不要害怕,不要膽怯,不要驚惶。20:4上主你們的上帝要同你們一起出去;他要使你們得勝。』20:5「接著,官長要對部屬宣佈:『你們當中有誰造好房子而還沒有行奉獻禮?這樣的人可以回去。否則,要是他陣亡,別人要替他奉獻房子。20:6你們當中有誰栽種了葡萄樹而還沒有機會收成?這樣的人可以回去。否則,要是他陣亡,別人要享受他的葡萄酒。20:7你們當中有誰訂了婚而還沒有成婚?這樣的人可以回去。否則,要是他陣亡,別人要娶他的未婚妻。』20:8「官長要對部屬說:『要是你們當中有人膽怯,驚惶,可以回去。否則,他會影響全軍的士氣。』20:9官長向部屬宣佈後,要指派各單位的指揮官。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

 

    申命記這卷聖經,所談論的議題,或所關注的焦點,有很多都跟生命有關。此處,所謂的生命,不是指人的品格,或靈性方面的生命,而是指肉體的生命。也就是談到有關「傷害他人身體,甚至造成死亡時」相關處置原則。例如:第十九章談到:非故意,傷害到他人的生命。以及因作假見證,導致傷害到他人,相關處置原則。

 

    第二十章,也就是本章聖經,則是談到跟戰爭有關的議題。因為戰爭的緣故,對生命造成的傷害,往往比一般的傷害還要嚴重。所以,雖然表面上是談戰爭。但是,實際上還是跟生命有關。那麼,在這段經文當中,摩西首先表示:上戰場的時候,不要因為看見敵我實力懸殊,而感到害怕。因為上帝應許同在,上帝代為爭戰。

 

    其次,談到當戰爭之前,祭司所擔負的責任,就是鼓勵士氣。尤其,建立對上帝的信心。最後,談到有四種人,或面對四種情境的人,適不適合上戰場的。也因為不適合上戰場,所以可以離營回家去。以上,就是這段經文大致上的內容。接下來,我要根據這段經文,以「爭戰得勝的秘訣」作為題目,跟大家分享三點信息。

 

1>上帝參與的聖戰---勿須害怕。(v1

 

    經文第一節,這樣記載說:「你們出去跟敵人打仗,看到他們的戰車、戰馬,和軍隊比你們多的時候,不用害怕,因為救你們脫離埃及的上主你們的上帝要與你們同在。」根據摩西以色列百姓的呼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事實,就是當以色列百姓上戰場,面對敵軍時會感到害怕」這個事實。

 

    害怕的原因,就是看到敵軍的戰車、戰馬和軍隊比他們還要多。那麼,談到看見敵軍會害怕這件事,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是長久以來一直都存在的老問題。怎麼說呢?我們都知道,自從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之後,包括將近四十年,在曠野漂流的歲月,直到約書亞帶領他們,進入迦南地為止。

 

    這段期間,以色列百姓一直過著游牧生活。所以,無論就武器、就裝備,或爭戰的實力來論,根本無法跟擁有現代化武器與裝備的當地住民相比。因此,如果硬是爭戰的話,簡直是雞蛋碰石頭。那麼,這樣的狀況,維持到什麼時候呢?嚴格來講,應該是在大衛正式建立統一王國之後,才開始擁有比較現代化的武器。

 

    我來舉兩個例子。首先,當年摩西差派十二個探子,進入迦南地去探查。當探子回來報告時,表示:迦南地的城池,又大又堅固。所以,根據他們的評估,以色列百姓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攻打他們。又表示:那裏的人非常強大,感覺自己就像蚱蜢一樣渺小。    莫怪,一見到敵軍,就感到害怕,這是第一個例子。

 

    其次,當年,當大衛非利士歌利亞爭戰時,歌利亞不僅武器精良,而且全副武裝。身為牧童的大衛,完全沒有現代化的裝備與武器,幾乎可以用赤手空拳來形容。唯一能運用的,就是牧羊人經常使用的彈弓與石子而已。以上,是第二個例子。因此,論武器、論裝備、論實力,以色列百姓,根本不是當地人的對手。

 

    莫怪一上戰場,看到敵軍人多勢眾、武器精良、裝備齊全,就感到害怕。戰場上,一旦感到害怕,士氣必受影響,甚至未戰先輸。但是,摩西卻呼籲他們說:「不用害怕,因為拯救他們脫離埃及這位上帝,要與他們同在。」顯然,當時藉著神蹟奇事,帶領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這位上帝,將要與他們同在,甚至為他們爭戰。

 

    既然,連上帝都出面了,有上帝可以當靠山了,以色列百姓,當然可以不用擔心。接下來,他們只要作該作的就對了,也就是全然倚靠上帝、緊緊抓住上帝、凡事聽從上帝,只要這樣就夠了。其他的,通通都交給上帝。上帝會承擔一切、上帝會負責到底。

 

    今天,我們事奉上帝,從某個層面來看,也是從事屬靈爭戰。雖然,從事屬靈爭戰。但是,我們同樣不用害怕,因為拯救以色列百姓脫離埃及這位上帝,當時怎樣跟以色列百姓同在,今天同樣跟我們同在。所以,我們的態度,或我們該作的,還是跟當時以色列百姓一樣,就是緊緊抓住祂、全然倚靠祂,凡事聽從祂。

 

2>祭司扮演的角色---求告上帝。(v2-4

 

    經文第二節到第四節,這樣記載說,你們上陣以前,祭司要上前向軍隊說:「以色列人哪,你們要聽!今天你們出去跟敵人作戰,不要害怕,不要膽怯,不要驚惶。上主你們的上帝要同你們一起出去;他要使你們得勝。」在這段經文當中,特別提到在戰爭這件事上面,祭司所扮演的角色,或者在戰爭之前,祭司應盡的職責。

 

    就是藉著陣前喊話,來鼓勵軍心、喚起士氣。特別,重新建立百姓對上帝的信心,使他們知道,上帝與他們同行,上帝為他們爭戰。換句話說,就是將悲觀、消極的態度,給予扭轉過來。將驚慌害怕的心,給予去除掉。除此之外,身為祭司,還有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就是在戰爭之前,主持獻祭儀式,帶領人民祈求上帝,幫助他們,不僅可以順利出兵,同時可以凱旋歸來。

 

    關於帶領百姓獻祭這件事,我來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記載在撒母耳記上第七章,第五節到十一節。這段經文這樣記載說,撒母耳召集所有以色列人到米斯巴,對他們說:「我要在那裏為你們向上帝禱告。」於是,他們都聚集到米斯巴。他們打水來澆在上帝面前,當作祭物,並且禁食一整天。他們說:「我們得罪了上帝。」

 

    非利士人聽到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那五個非利士首領,就帶領軍隊出來攻擊他們。以色列人聽見這消息,都很害怕,就對撒母耳說:「請繼續為我們向上主我們的上帝禱告,求祂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撒母耳宰了一隻小羊,作全牲的燒化祭獻給上帝。他祈求上帝幫助以色列;上帝應允了他的禱告。

 

    撒母耳在獻燒化祭時,非利士人前來攻擊。就在這個時候,上帝從天上用雷打擊他們,使他們潰散逃逸。以色列百姓從米斯巴出來,一直追擊敵人到附近,沿路擊殺他們,結果獲得極大的勝利。從以上這個事件當中,我們可以發現這次戰爭,以色列百姓之所以能夠得勝,不是靠兵器、不是靠武力,完全靠上帝。

 

    所以,這一場戰役,並非傳統戰爭,而是上帝參與,甚至是上帝主導的聖戰。也因為是上帝主導的聖戰,所以在整個過程當中,祭司所扮演的角色,就顯得特別重要。那麼,這樣的情境,對我們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就以當時以色列百姓的情境來說,雖然仍需動員人力出來參戰,但是更需要藉著祭司來求告上帝。

 

    尤其,勝敗關鍵,是在「祭司獻祭、求告上帝」這件事上面。所以,今天,在教會中,談事奉上帝,或屬靈爭戰,我們當然要動員人力,出來參與各樣事奉,甚至承擔各樣事工。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忽略的一件事,就是求告、仰望上帝。祈求上帝施恩憐憫,祈求上帝伸手幫助,祈求上帝親自主導,來成就祂所要成就的事。

 

3>彰顯人道精神---過濾人選。(v5-9

 

經文第五節到第九節,提到四種人,或面對四種狀況的人,是不適合上戰場的。然而,到底是哪四種人呢?

 

a.房子蓋好,尚未遷入。(v5

 

    經文第五節,這樣記載:你們當中有誰造好房子,而還沒有行奉獻禮?這樣的人可以回去。否則,要是他陣亡,別人要替他奉獻房子。此處所謂「造好房子,還沒有行奉獻禮」就是指蓋好新房子,卻還沒有遷入居住的。這樣的人,不用上戰場,可以回家去。因為恐怕戰死沙場,他所蓋的新房子,沒有機會居住,將歸別人所有。

 

b.葡萄成熟,尚未收成。(v6

 

    經文第六節,這樣記載:你們當中有誰栽種了葡萄樹,而還沒有機會收成?這樣的人可以回去。否則,要是他陣亡,別人要享受他的葡萄酒。這節經文,意思一樣很清楚。就是指殷勤工作、辛苦栽種了葡萄樹,卻還沒有收成的人,不用上戰場,可以回家去。因為萬一陣亡了,自己辛苦勞碌所得,卻讓別人享受了。

 

    到此為止,這兩項規定,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體貼那些殷勤勞碌的人。不管建造房屋也好,還是栽種葡萄也罷。總之,辛苦勞碌所得來的成果,希望能夠讓他們親自享受。這樣的立法精神,對於殷勤、勞碌工作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鼓勵。

 

c.訂了婚約,尚未成婚。(v7

 

    經文第七節,這樣記載:有誰訂了婚而還沒有成婚?這樣的人可以回去。否則,要是他陣亡,別人要娶他的未婚妻。在猶太人的觀念中,男女雙方訂婚,就是為結婚作預備。這一點跟我們台灣人,早期的習俗、觀念是一致的。因此。訂了婚,還沒有結婚的,可以不用上戰場,這樣的規定,確實讓人覺得很溫馨、很體貼。

 

    那麼,從以上這三項規定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道精神的彰顯。談到人道精神,不僅出現在這裏而已。其實整卷申命記,處處都彰顯出人道精神,也就是針對各樣處境的人,給予適當的關懷。例如:奴隸、寄居者、孤兒、寡婦、貧窮的同胞,或生活在各樣困境中的人。在申命記裏面,都非常明確的要求,必須特別照顧他們。

 

    除此之外,還有更廣泛的關懷層面,我舉例來作說明。首先,受刑人所受的刑罰,也應有所節制,就是鞭打時,不能超過所能忍受的範圍。其次,在地上耕田的牛,也列入關懷對象。再來,在空中飛翔,那極為微小的飛鳥,也被留意到,被照顧到。分享到這裏,再一次證明,申命記所記載的內容,處處充滿人道精神。

 

d.生性膽怯,畏懼爭戰。(v8

 

    經文第八節,這樣記載:要是你們當中有人膽怯,驚惶,可以回去。否則,他會影響全軍的士氣。這一點也不需多作解釋,因為意思已經夠明白了。上戰場的人,一旦膽怯,輕者影響軍心士氣,重者造成更多傷亡。所以,才說膽怯的,可以不用上戰場。那麼,有關「膽怯的,不適合上戰場」這件事,聖經中有個典型的例子。

 

    這個例子記載在士師記第七章。話說當時士師基甸,準備帶以色列百姓跟米甸人爭戰。聖經這樣記載說:有一天,基甸和所有跟隨他的人清早起來,在哈律泉旁紮營。米甸人的營地在谷中,在他們的北邊,靠近摩利岡。上主對基甸說:跟隨你的人太多了;如果我使他們打勝米甸人,他們會以為那是靠他們自己的力量得勝的。


   
因此,你要向人民宣告:誰膽怯,誰就應該回家;我們要留在基列山。於是,有兩萬兩千人回家去了,只剩一萬人留下來。然而,這樣的人數,上帝依然嫌太多。所以,再度吩咐基甸,藉著喝水的動作,來作儆醒度的測試。結果,通過測試的,只剩下三百人。基甸就帶領這三百人,配合上帝的指令,擊潰了米甸人的大軍。

 

    談完基甸的事件,再將信息拉回本段經文,就是有關「膽怯的,驚惶的,可以回去。否則,會影響全軍的士氣」這件事。我就聯想到今天在教會中,如果有人因未經歷上帝,導致信心不足。尤其,常存負面思想、常說消極、悲觀的話語。這樣的人,這樣的聲音,對於整體的信心與士氣,當然會造成影響。所以,我要很坦白的,點出一個問題來。

 

    就是在建造教會,或參與事奉的過程當中,經常出現一些人,這也擔心、那也擔心,這也反對、那也犯對。沒有信心,常存負面思想、常說消極、悲觀的話語,這一類型的人,除非生命改變,否則不適合參與事奉。因為輕者,影響信心、士氣,重者,則攔阻上帝旨意的成全。所以,我們不得不謹慎。以上,信息就分享到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