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信息列表 主日信息列表

題目:上帝所喜悅的祭。  聖詩:547 389

聖經:彌迦書61-8     啟應:第 五十三 篇

聖經:6:1 以色列人哪,當聽耶和華的話!要起來向山嶺爭辯,使岡陵聽你的話。6:2 山嶺和地永久的根基啊,要聽耶和華爭辯的話!因為耶和華要與他的百姓爭辯,與以色列爭論。6:3 我的百姓啊,我向你做了甚麼呢? 我在甚麼事上使你厭煩? 你可以對我證明。6:4 我曾將你從埃及地領出來,從作奴僕之家救贖你;我也差遣摩西亞倫,和米利暗在你前面行。6:5 我的百姓啊,你們當追念摩押巴勒所設的謀 比珥的兒子巴蘭回答他的話,並你們從什亭吉甲 所遇見的事,好使你們知道耶和華公義的作為。6:6 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上帝面前跪拜,當獻上甚麼呢?豈可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嗎?6:7 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嗎?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嗎?為心中的罪惡獻我身所生的嗎? 6:8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 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

先知彌迦,是主前八世紀,南國猶大的先知。與他同時期的先知,有同屬南國的以賽亞,以及北國的何西亞。彌迦不像以賽亞住在大城市耶路撒冷,乃是住在偏僻的鄉間。彌迦書寫作的時間,大約是在北國以色列,因面臨亞述帝國的侵犯,導致國家面臨危急存亡之際。

當北國以色列遭受亞述帝國滅亡前後,有大量人民從北國南下來避難。當他們下到南國猶大避難時,也將北國崇拜外邦偶像的習俗,帶進了南國猶大。雖然先知彌迦,也曾經針對這件事,提出過批評。但是他主要的信息,還是針對南國猶大本身,包括社會和個人道德上的敗壞,所提出的譴責。

接下來,我要根據這段經文,以「上帝所喜悅的祭」作為題目,提出幾點信息來跟大家分享。

1>上帝與百姓爭辯。(v1-3

   經文第一節到第三節,先知彌迦這樣呼籲說:以色列人哪,當聽耶和華的話!要起來向山嶺爭辯,使岡陵聽你的話。山嶺和地永久的根基啊,要聽耶和華爭辯的話!因為上帝要與祂的百姓爭辯,與以色列爭論。接著,先知彌迦轉換以上帝的立場、上帝的口氣,針對以色列百姓,提出這樣的質問說:我的百姓啊,我向你做了甚麼呢?我在甚麼事上使你厭煩?你可以對我證明。

    因為以色列百姓違背跟上帝所立的約,甚至對上帝感到厭煩,對上帝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因此,上帝才向他們提出質問:為何不喜歡祂?為何對祂感到厭煩?為何要遠離祂?甚至近一步追問:到底在何事上得罪了他們?以至於使他們感到厭煩?

    以上,這段經文的口氣,是借用法庭上的場景,來形容上帝如何與祂的子民爭辯。上帝宛如提告人或主控官,而祂的子民則是被告。我們都知道,一般法院開庭、審訊,一定要有證人。因此,上帝就引用『山嶺』和『崗陵』作為證人。為什麼會引用『山嶺』和『崗陵』作為證人呢?

    首先,雖然人類歷史、國度政權、人情世事,不斷改變,但是『山嶺』和『崗陵』卻長久屹立不搖。所以,在以色列的傳統中『山嶺』和『崗陵』都是「長久」的象徵。因此,認定『山嶺』和『崗陵』可以為人類悠久的歷史作見證。

    其次,自從上帝在西乃山上頒佈十誡開始,上帝無論跟祂的子民立約或頒佈律法,都是在山間進行的。因此,將『山嶺』和『崗陵』擬人化,視為見證者,也是十分合理的。此處,所要表明的意思,就是指在法庭上,當上帝指控祂的子民時,『山嶺』和『崗陵』可以為上帝作見證,即證明上帝對祂子民的指控是否屬實。

    當然,從神學的角度來看,上帝是至高的真神。所以,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或任何東西,來為祂作見證。尤其宇宙萬物,包括『山嶺』和『崗陵』,都是祂所創造的。特別『山嶺』和『崗陵』根本沒有生命,所以根本無法作見證。因此,這只是一種比喻而已,或者將『山嶺』和『崗陵』擬人化的一種寫作筆法。 

    總而言之,因為上帝的選民以色列百姓,違背所立的約,背叛祂、離棄祂。上帝就質問他們、與他們爭辯,甚至控訴他們。同時,要『山嶺』和『崗陵』來作見證。在這當中,值得我們省思的,就是我們如果將這場景轉換到今天,上帝會不會像當時跟以色列百姓爭辯一樣,來跟我們爭辯?會不會像當時指控以色列百姓一樣,來指控我們?換句話說,我們是否如同當時以色列百姓一樣,毀棄跟上帝所立的約?期待答案是不會的。

2>述說守約的事證。(v4-5

   經文第四節到第五節,記載上帝的話語這樣說:我曾將你從埃及地領出來,從作奴僕之家救贖你;我也差遣摩西亞倫,和米利暗在你前面行。接著又說:我的百姓啊!你們當追念摩押巴勒所設的計謀,和比珥的兒子巴蘭回答他的話,並你們從什亭吉甲所遇見的事,好使你們知道耶和華公義的作為。

    根據以上經文的描述,我們可以發現,上帝舉出幾個實例,來證明自從跟祂的子民立約之後,包括帶領他們出埃及的整個過程,就一直都是守約的,從來沒有違背過,也從來不曾在任何事上虧欠過他們。在這當中特別指出,上帝依約對待他們的幾個歷史事件:

A差人領導他們。

    第一件事,提到為了帶領他們離開埃及為奴之地,上帝特別差派人起來帶領他們。因為以色列百姓在埃及當了四百年的奴隸,如同一盤散沙一樣。因此,要離開埃及,一定需要有人帶領。上帝便差派了祂的僕人摩西,還有差派亞倫和米利暗,一起來帶領他們。也就是差派摩西當領袖,差派亞倫當祭司,差派米利暗當先知。顯示:上帝確實依照所立的約,來眷顧他們、帶領他們。

b化詛咒為祝福。

    第二件事,提到一個歷史事件,這個事件記載在民數記二十二章到二十四章。就是當時有摩押王巴勒,設計要陷害以色列百姓,所以就請來先知巴蘭,要他去詛咒以色列百姓。但是因為這件事是上帝所不容許的,所以在途中上帝出手,破壞了摩押王巴勒的計謀。就是差派使者在途中阻擋,使得巴蘭不得不改變計劃。證明,上帝無時不刻照顧他們,尤其將咒詛化為祝福。

c幫助他們過河。

    第三件事,提到幫助以色列百姓,平安渡過約旦河。此處所謂從什亭到吉甲,是指約書亞帶領以色列百姓,經過約但河這個事件,當以色列百姓過約旦河之前,是在什亭聚集。當以色列百姓過約旦河之後,是在吉甲安營(參書三1,四19)。因此,「從什亭到吉甲」這個名稱,就是代表上帝行神跡奇事,以及上帝施予祂子民的恩惠與幫助。

 

     根據以上所敘述這三件事,可以證明自從一開始,上帝就不曾毀過約,祂一直照著所立的約,陪伴著祂的子民、幫助著祂的子民。舉出這三個例子,就是要告訴他們說,我都已經做到這樣了,你們還有甚麼不滿意的?換句話說,希望以色列百姓,藉著這些歷史事件,不僅知道上帝堅守所立的約,同時體會上帝的恩典與幫助。

 

    既然上帝是守約的上帝,那麼我們呢?我們是否也守住與上帝所立的約呢?事實上,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是跟上帝立約的人。因此,我們來回想看看,我們跟上帝所立的約是否持守?其他事暫且不講,我們針對一件事就好。就是當我們受洗時,在上帝跟眾人面前所立的約,我們確實遵守了嗎?還是早已拋諸九霄雲外?盼望我們能夠常常回想、常常檢討。尤其盼望,我們能夠像上帝對待以色列百姓,以及對待我們那樣,自始至終,謹守所立的約。

 

3>上帝所喜悅的祭。(v6-8

    接著,經文第六節到第八節這樣記載說: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上帝面前跪拜,當獻上甚麼呢?豈可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嗎?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嗎?為心中的罪惡獻我身所生的嗎?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先知彌迦以自問自答的方式,來述說上帝的心意,或表明甚麼才是上帝所喜愛的。彌迦以獻給上帝的祭為例,說: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上帝面前跪拜,當獻上甚麼呢?接著,他舉出幾個例子,或提到幾種狀況,作為範例來詢問。首先,他問說:豈可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嗎?然而,為什麼會提到一歲的牛犢呢?

    按照當時的習俗,牛犢確實可以當作祭物來獻給上帝,但是根據利未記二十二章二十七節,以及出埃及記二十二章三十節的記載,牛犢只要生下來第八天,就已經符合獻祭的規定了。另外,根據創世記十五章第九節,以及利未記第九章第三節的記載,以一歲的牛犢當作祭物,來獻給上帝,確實是超高規格、極其尊貴的祭禮。

    因此,這裏提到獻上一歲的牛犢,表示以色列百姓,誤以為只要所獻上的祭物,比律法所訂定的標準更高,更好、更貴重,就能得到上帝的喜悅。其實這是人的想法,不是上帝的心意。其次,先知彌迦又問說: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嗎?所謂獻上千千的公羊,或萬萬的油河,這種盛大的獻祭場面,一般是看不見的,只有所羅門王或其他君王,才有這樣大手筆的祭禮。

    一般人、一般場合,只要一隻公羊就夠了。因此,此處所謂「獻上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這件事,依然顯示當時以色列百姓錯誤的觀念,就是誤以為獻得越多、規模越大,就代表越有誠意,就越能獲得上帝的歡心。這樣的想法與做法,依然是錯誤的。

    再來,先知彌迦再問: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嗎?為心中的罪惡獻我身所生的嗎?談到將自己親生的兒子,當作祭物來獻上,這完全是來自異教的習俗。根據列王記下第三章二十七節的記載,曾經有外邦人當打仗快要輸掉的時候,就將自己的親生兒子用火燒了獻上為祭,希望神明能幫助他們打勝仗。

   當時以色列人,竟然也學起外邦的習俗來,就是將自己的孩子當作祭物獻上。根據列王記下十六章第三節,以及二十一章第七節的記載,亞哈王跟瑪拿西王,都曾經獻過自己的兒子。顯然,上帝要祂的子民獻祭的意義,已經完全遭到扭曲了。

 

    因為這個部份非常重要,所以我要再重複一次。就是上帝吩咐祂的子民以色列百姓,當藉著獻祭來贖罪,這件事並沒有錯。但是其意義竟然被以色列百姓給扭曲了。原本是為我們開啟一條活路,以便當我們犯罪之後,可以藉著獻祭,來恢復與祂的關係。因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上帝要我們藉著獻祭,來滿足祂公義屬性的要求。因此,設立獻祭的制度,是出自上帝的恩典與憐憫。

 

    可是,以色列百姓,竟然將它給扭曲了。只在祭物的數量、規格上面發揮,使得祭物本身,也陷入爭競、比較之中。看到別人獻得比自己多,就想要在數量上超越對方,甚至在犯下大罪之後,索性將祭物換成自己所生的兒子,以此向上帝表示最大的誠意。從上帝的眼光來看,這完全是亂搞,完全偏離上帝設立獻祭的原意。

 

    因此,上帝才會說:我不喜歡這些祭物,我要的是:聽從我的命令、好好順從我。尤其,好好學習像我,就是心存謙卑、實踐公義,對困苦的人,存有憐憫的心。這樣,就是與我同工、與我同行。這樣的情境,如果換成今天,可能會認為,要是我犯了大錯,得罪了上帝,只要獻上大把金錢,上帝應該就會喜悅,上帝應該就會赦免,跟上帝的關係就可以改善。如果有這樣想法,同樣是錯誤的。

 

    因為上帝所要的,是聽從祂的命令、好好順從祂。尤其,好好學習像祂,就是心存謙卑、實踐公義,對困苦的人,存有憐憫的心。這樣,就是與上帝同工、與上帝同行。絕對不是在善行、在祭物、在金錢上,排場、競爭、比較、作文章。因為這樣,就誤用了上帝的善意,將祭禮當作犯罪的安全保護傘。這樣的話,罪只會越犯越大,而祭物的數量跟等級,也將不斷的提升。導致完全扭曲了,上帝藉著設立祭禮,為人類開啟活路的美意。

 

    結論:先知彌迦這樣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深盼這節經文,能夠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座右銘,謹記在心,時刻遵行。成為上帝所喜悅,真正與祂同工、與祂同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