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信息列表 主日信息列表

   題目:兼具身教與言教   聖詩:543 388

     聖經:約翰福音13:3-15  啟應:第四十八篇


13:3 耶穌知道父親已經把一切的權力交給他;他知道自己是從上帝那裏來的,又要回到上帝那裏去。13:4 他從席位上起來,脫了外衣,拿一條毛巾束在腰間,13:5 然後倒水在盆裏,開始替門徒們洗腳,又用毛巾擦乾。13:6 他來到西門彼得跟前的時候,彼得說:「主啊,你替我洗腳嗎?」13:7 耶穌回答:「我所做的,你現在不知道,日後你就會明白。」13:8 彼得說:「我決不讓你洗我的腳!」耶穌說:「如果我不洗你的腳,你跟我就沒有關係了。」13:9 西門彼得說:「主啊,這樣的話,不只我的腳,連我的手和頭也洗吧!」13:10 耶穌說:「洗過澡的人全身都乾淨了,只需要洗腳。你們是乾淨的,但不是每一個人都乾淨。」(13:11 耶穌已經知道誰要出賣他,所以說「不是每一個人都乾淨」。)13:12 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穿上外衣,然後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他問門徒們:「我剛才替你們做的,你們明白嗎?13:13 你們尊我為師,為主,這是對的,因為我本來就是。13:14 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老師,我尚且替你們洗腳,你們也應該彼此洗腳。13:15 我為你們立了榜樣,是要你們照著我替你們做的去做。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

 

    剛剛所讀這段經文,是兩個多禮拜前受難週時所默想的經文。內容提到當主耶穌即將離世之前,特別為門徒洗腳,同時藉著洗腳,教導他們彼此相愛的功課。雖然,這段經文是以洗腳事件作為主軸,卻也延伸出幾點信息來,其中部分可以作為我們的榜樣,部分可以成為我們的殷鑑。接下來,我就根據這段經文,提出六點信息來跟大家分享。

 

1>承擔使命將完成。(v3

 

    我們都知道,主耶穌原本就是上帝,而且坐在天上尊貴、榮耀的寶座上。但是,為了替贖人類的罪,甘願使自己降為卑,就是道成肉身、降世為人,而且出生在最卑微的馬槽裏。他在世上只有三十三年的歲月,正式工作只有三年多的時間。醫病、趕鬼、行神蹟,教導真理,傳揚天國福音,是他在世上主要的工作。

 

    因為跟隨他的人越來越多,影響力逐漸擴大,導致遭到當時政治界、宗教界的當權者,因為心生忌妒,所以聯手加以陷害,導致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因為他是勝過死亡權勢,全能永活的真神。所以,死後第三天,從死裏復活。最後,又藉著升天,回到天父上帝身邊。剛剛所讀這段經文所記載的事件,是他在世上末期所發生的事。

 

    經文第三節,這樣記載說:主耶穌知道父親已經把一切的權力交給他,他知道自己是從上帝那裏來的,又要回到上帝那裏去。根據以上經文所描述,顯示:主耶穌非常清楚,他自己從哪裏來,而且將往哪裏去。換句話說,他不僅清楚,來到世上所肩負的使命。同時也知道,使命即將完成,並將回到父上帝身邊。

 

    談到使命,不僅主耶穌從上帝那裏領受使命,包括我們每一個基督徒也都一樣,都從上帝那裏領受了使命。針對使命,主耶穌清楚使命、順服領受,並如期完成。而我們呢?知道自己從上帝那裏領受了甚麼使命嗎?都盡本分了嗎?都如期完成了嗎?將來是否可以榮耀回天家?是否可以坦然見主面?但願答案是肯定的。

 

2>謙卑服事的榜樣。(v4-5

 

    我們都知道,在一般社會上,人跟人之間,彼此的互動,有一定的倫理或規範。這些倫理或規範,甚至稱為基本的禮儀。例如:在家中,長幼尊卑,有一定的禮節。在職場,同樣有一套,上司與屬下,應該謹守的分際。古書也告訴我們,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就是說:國君要像個國君,臣子要像個臣子,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這就是社會上的倫理。

 

    換句話說,做什麼樣的人,就要像什麼樣的人。擔任甚麼樣的職位,就要像那個職位,應該有的樣子。在這樣的理解之下,我們要進一步,針對主耶穌那個時代的時空背景與倫理狀況略作說明。我們都知道,在門徒面前,主耶穌的身分是老師。當時,被稱為老師的人,在學生面前,擁有非常尊貴的身分。生活起居,許多細微的事,都由學生來服事。因此,理當由門徒來服事主耶穌。

 

    另外,當時有所謂的僕人,是家中的佣人,地位低下,專門服事一家人。尤其,當時的道路,天晴時,塵沙飛揚,天雨時,滿地泥濘。因此,一般家庭,都會在門口擺放一口盛滿水的水缸,以利進入屋內之前,先將腳洗乾淨。而且,洗腳這個工作,通常是由僕人負責的。當我們有這樣的了解之後,再回頭過來看主耶穌。

 

    他雖然擁有老師,這尊貴的身分。竟然主動從事僕人所當做,那最低下的工作,就是為門徒洗腳。主耶穌為門徒洗腳這件事,不僅突破傳統,也讓人跌破眼鏡。這個事件,顯示甚麼呢?就是顯示:主耶穌以身作則,在門徒面前,留下了謙卑服事人的榜樣。

 

3>懵懂無知的彼得。(v6-10a

 

    經文第六節到第十節前半段,記載當主耶穌來到西門彼得眼前時,彼得說:「主啊,你替我洗腳嗎?」主耶穌回答:「我所做的,你現在不知道,日後你就會明白。」彼得說:「我決不讓你洗我的腳!」主耶穌說:「如果我不洗你的腳,你跟我就沒有關係了。」西門彼得又說:「主啊,這樣的話,不只我的腳,連我的手和頭也洗吧!耶穌說:「洗過澡的人,全身都乾淨了,只需要洗腳。」

 

    根據以上,彼得跟主耶穌的對話,我們可以發現:西門彼得雖然有熱情,也有愛主的心。但是,對於主耶穌的言行舉止,以及所代表的意義,依然似懂非懂,甚至懵懂無知。因為,他所提的意見,主耶穌都沒有認同,也都沒有接納。我們都知道,在主耶穌所揀選十二個門徒當中,彼得算是跟主耶穌,走得比較親近的一位。

 

    跟主耶穌走得比較近的,除了彼得之外,還有雅各跟約翰這兩位。如果將主耶穌所帶領這十二個門徒,當作一個小組的話,那麼,彼得、雅各、約翰這三個人,可以稱之為:小組中的小組,核心中的核心。我們可以從哪裏得知,這三個人是主耶穌所帶領,小組中的小組,核心中的核心呢?可以從兩個事件得到印證。

 

    第一個事件,是主耶穌在山上改變相貌的事件,經文記載在路加福音第九章。第二個事件,是主耶穌被捕之前,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事件,經文記載在路加福音第廿二章。以上,這兩個事件,主耶穌都只有攜帶著彼得、雅各、約翰,這三個門徒同行。證明,這三個人是主耶穌所帶領,小組中的小組,核心中的核心。

 

    既然,連跟主耶穌這麼親近、這麼核心的同工,都無法真正明白主耶穌的言行與意義,何況是我們。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小心。不要以為我是第幾代的基督徒,我信主已經多少年,聖經我已經讀多少遍---等等。這些通通都不能成為我們的誇口。我們應該更謙卑、更追求。在信仰旅途中,才不至於像彼得那樣,成為一個懵懂無知的人。

 

4>關係建立的象徵。(v6-8

 

    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就是在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當中,某些儀式或舉動,都隱含著象徵性的意義。我用兩個實際的例子來作說明。首先,台灣人喝酒、敬酒的文化。當然,這我是所不喜歡的,因為這不是健康的文化。但是,在敬酒文化的背後,其實還隱含著認同的意義。例如:有人拿起酒杯來敬你。

 

    你不僅喝了,甚至還回敬了,就象徵一分的認同,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因此而拉近了。反過來說,面對敬酒,通通都不回應。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會有一點僵住。以上,是第一個例子。第二個例子,幾年前我代表總會,前往印尼的一個原住民族,參加他們的年議會,並在會中請安與報告。這個原住民族,用餐的傳統習慣,不用刀叉、不用筷子,是用右手直接抓。

 

    有一天,有一位退休將軍,邀請我去他家作客。用餐時,雖然盤子上,也擺了叉子跟湯匙。但是,我注意到餐桌上,有一碗洗手的水。因此,我心裏判斷,這個家庭,平時用餐時,還是會使用傳統方式。所以,我沒使用叉子,直接用手抓來吃。將軍在一旁,看到了,表情非常訝異、非常高興。頻頻稱道,我用他們傳統方式吃飯。顯然,簡單一個用手抓飯起來吃的動作,背後卻具有深遠的象徵意義,就是象徵認同他們的傳統習俗或文化。

 

    話說,主耶穌為門徒洗腳這件事,除了留下謙卑服事的榜樣之外,在當時猶太文化當中,同時具有「進入祂家中、與祂建立關係」的象徵意義。莫怪,當彼得對主耶穌說:「我決不讓你洗我的腳!」之後,主耶穌立即回應說:「如果我不洗你的腳,你跟我就沒有關係了。顯示:洗腳這件事,除了謙卑服事之外,還象徵著關係的建立。

 

    就今天來講,守聖餐也是跟主耶穌,關係建立的一種象徵。或許有人認為,守聖餐只不過是一個儀式而已,而且也常常在守,根本沒差那一次、兩次。事實上不是這樣,每次都是重要的,每次都是有意義的,就是象徵跟主耶穌之間,建立更深、更親密的生命關係。因此,一旦有守聖餐的機會,我們應該好好把握。

 

5>給猶大悔改機會。(v10-11

 

    經文第十節跟第十一節,主耶穌說:「洗過澡的人,全身都乾淨了,只需要洗腳。你們是乾淨的,但不是每一個人都乾淨。」這句話的前半段,是針對洗澡、洗腳這件事作說明。但是,後半段卻是一種引申,也是意有所指。「你們是乾淨的,但不是每一個人都乾淨」這句話,就是在暗示:猶大要出賣他這件事。

 

    其實,猶大要出賣主耶穌這件事,主耶穌不僅早已一清二楚,甚至不斷給予提醒,用意是留給他悔改的機會。我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記載在馬太福音二十六章,第十七到二十五節。就是除酵節的第一天,門徒來問主耶穌:「你要我們在哪裏為你預備逾越節的晚餐?」主耶穌回答:「你們進城去見某某人,同時對他說:『老師說:我的時機快到了;我要和我的門徒在你家裏守逾越節。』」

 

    門徒就依照主耶穌的吩咐去安排逾越節的晚餐。傍晚,主耶穌與十二個門徒坐席。用飯的時候,耶穌說:「我告訴你們,你們當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門徒們聽了非常憂愁,一個一個地問他:「主啊,不是我吧?」 耶穌回答:「跟我一起在盤子裏蘸餅吃的那個人要出賣我。正如聖經所說,人子要受害,可是那出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這個人沒有出生倒好!」

 

    當時,已經打定主意要出賣主耶穌的猶大,竟然還假惺惺地跟著開口問:「老師,不是我吧?」主耶穌說:「你自己說了。」在這個場合,主耶穌主動提起有人要出賣他這件事,其實是對猶大的提醒,用意就是讓他有悔改的機會。只是非常可惜,主耶穌所給的機會,猶大並沒有把握,依然執迷不悟,以至於落到自盡的下場。因此,有機會,就要把握。如:信靠主、事奉主、見證主的機會。

6>兼具身教與言教。(v12-15

 

    我們都知道,人是非常軟弱的,尤其喜歡坐大,特別喜歡爭大位。包括當時主耶穌的門徒,也沒有例外。雖然人數不多,只有十二個人而已,還是一樣,為了爭取大位,彼此爭論不休。根據經文所記載,當主耶穌的門徒,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就為了「誰為大」而起爭論。甚至連「與主耶穌同守晚餐」時,都還爭論不休。

 

    路加福音二十二章,從二十四節開始,這樣記載說:門徒們有了爭論,究竟他們當中誰算是最偉大的。主耶穌對他們說:世上的君王有管轄人民的權力,而統治者被尊稱為救星。但是,你們不應該這樣。你們當中那最大的,反而應該像年幼的。作領袖的,應該像作僕人的。很顯然,針對門徒們,所犯的大頭病,或這種爭論誰為大的醜態,主耶穌適時給予導正,就是給予他們正確的觀念。

 

    剛剛所讀這段經文,內容也大同小異。面對門徒們,如此懵懂無知、爭權奪利的醜態。主耶穌首先藉著為他們洗腳,作為榜樣給他們看。當洗完他們的腳,並且穿上外衣之後,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來。然後,詢問他們說:「我剛才替你們做的,你們明白嗎?」又說:「你們尊我為師,為主,這是對的,因為我本來就是。」

 

    再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老師,我尚且替你們洗腳,你們也應該彼此洗腳。」最後,再表示:我為你們立了榜樣,是要你們照著我替你們做的去做。顯示:主耶穌先做,再說。換句話說,先給門徒身教,再給門徒言教。根據所了解,最有果效的教育,不只是言教,而是兼具身教與言教。顯然,主耶穌為教育留下了榜樣。願主施恩幫助我們,藉著他的話語,得著智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