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6左營教會聖餐禮拜
題目:尊貴又親民的屬靈筵席
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一26~33,馬太福音廿二14
聖詩:118,367(聖餐),402
信仰告白:使徒信經
*手按聖經,祈禱:主上帝,感謝祢賜給我們生命。主耶穌,感謝祢拯救我們使我們重生。懇求聖靈開啟我們心眼,讓我們得著聖經的真理。祈禱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弟兄姐妹:大家平安!
今日是「世界聖餐紀念主日」,起緣是1933年由美國匹茲堡榭迪賽德長老教會的克爾牧師(Rev. Dr. Hugh Thomson Kerr)所提出的。
當時的美國正處於經濟大蕭條的黑暗時期,且歐洲又籠罩在納粹與法西斯主義的陰影之下。因此,克爾牧師於當年10月的第一個禮拜日,在教會舉行聖餐禮拜,同時呼籲眾教會能夠透過舉行聖餐,記念主耶穌基督的愛與救贖之恩典。並且見證上帝在政治、經濟、人民生活上的主權,藉以祈求世界的和平。
1940年,一群美國長老教會的領導者目睹「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呼籲所有的基督教會不分彼此,認罪悔改,祈求上帝憐憫。同時鼓勵普世的基督教會,能夠透過聖餐禮拜,展現出普世合一的信仰表現。
以美國長老教會為首,率先發起呼籲之後,又有許多宗派紛紛加入紀念的行列。雖然不同教派對於聖餐的神學主張依然有所差異,但同屬上帝的兒女,渴望耶穌基督救贖的心,卻是一致的。二戰結束後,最為積極實踐世界聖餐主日的教會,是以發起此一紀念主日的「長老教會」與「衛理公會」為主。
今日禮拜中,我們教會要舉行今年第六次的聖餐,有的教會每個月一次、也有教會每個禮拜都有聖餐。關於守聖餐的次數,聖經並無具體的教導。然而從聖經的教導來看,守聖餐的心態比次數更重要。如果教會常舉行聖餐,信徒的態度卻很輕率,就失去守聖餐的意義,對信仰是有損無益!
在我們所看的經文裡,是使徒保羅「從主所領受」有關於如何守主的聖餐,因為主的聖餐既是尊貴又是親民的屬靈筵席。因此,明白主耶穌設立聖餐的意義,以合宜的態度守聖餐,更加重要!
第一 要心存敬畏、感恩與愛主的心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一27說:「無論誰,要是不用敬虔的心吃主的餅,喝主的杯,他就冒犯了主的身體和血。」
23~26節中,保羅就指出守聖餐的意義,在於記念為我們道成肉身、甘願為我們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主耶穌,是主用祂的寶血與我們立了生命得救的新約。
因此,守聖餐時若缺乏「敬虔的心」,就是藐視、冒犯了主的犧牲與救贖的恩典。何謂敬虔的心?唯用敬畏、感恩與愛主的心志,來勝過自己的慾望、想法!
有位年青人搬到一個新的城市之後,很快地找到一間教會,開始參加主日禮拜,也參加了一些聚會。
就在他參加幾次的主日禮拜後,他向牧師表示有意願參與教會的服事,不論做什麼都好。他說:「牧師,我只是想要服事,包括拿掃把掃地。」
於是他開始幫忙排椅子、洗廁所、掃地,後來大家發現這個年青人其實具有教導方面的恩賜,但他卻什麼都願意做。有一次聚會時,這個年青人分享說:「如果要我形容我對上帝的愛,就是我的服事是要讓上帝得榮耀、人們得益處,並讓我自己得到喜樂而已。」
弟兄姐妹,每當舉行聖餐時,你的手心放著主的餅、手拿著主的杯,你需要思想:「我如何用敬畏、感恩與愛主的心來回應主的愛?除了奉獻金錢以外,我還能做什麼」?
第二 要有省察自己和悔改的態度
哥林多前書十一28記載:「每一個人必須先省察自己,然後吃這這餅,喝這杯。」
初代教會的信徒都知道,主耶穌是在逾越節晚餐時設立聖餐的。對猶太人而言,守逾越節是記念上帝如何將他們從為奴之地—埃及拯救出來。
對基督徒來說,守聖餐則是記念主如何藉著祂的死,使人們從罪惡中得釋放,成為聖潔的子民。
腓立比書二6~8記載:「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這段經文使我們明白聖餐的意義乃在於「耶穌道成肉身之前,與上帝享有同等的榮耀」,但祂卻寧願自我捨棄、謙卑順服,倒空自己,降生為人,認同所有的人類,將自己全然擺上,獻為活祭。所以,主耶穌所設立的聖餐是「尊貴的屬靈筵席」,我們每次守聖餐時,要先省察自己是否有過錯、隱而未顯的罪,並用心靈和誠實來認罪禱告。
如此,我們就能得著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一31所說的:「如果我們先審查自己,我們就不致於受審判。」
1971.10.14紐約郵報刊登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回家》。內容是這樣的,長途車上坐著一位沉默不語的男子,在同車的年輕遊客詢問下終於開了口。原來他剛從監獄出來,釋放前曾寫信給妻子:「如果她已另有歸宿,他也不責怪她。如果她還愛著他,願意他回去,就在外頭的老橡樹上繫條黃絲帶。如果沒有黃絲帶,他就會隨車而去,永遠不會去打擾她…。」
汽車快到目的地了,車上的人們都靠窗戶往外看,只有這位男子不敢張望,他害怕迎面而來的可能是失望。突然間,全車的人都沸騰起來。遠遠望去,那棵老橡樹上掛了大約上百條的黃絲帶,這些黃絲帶像歡迎的旗幟迎風飄揚。
這個動人的故事,被寫成了歌曲<老橡樹上的黃絲帶>,傳遍全世界。黃絲帶也成了美國歡迎被囚禁的人重獲自由的標誌。
弟兄姐妹,上帝的愛比世上任何一種的愛更偉大,因為愛的源頭來自於上帝。
愛我們的上帝藉著祂的獨生聖子,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完全接納我們每一個人。雖然我們是有罪的,祂仍然願意無條件地接納我們認罪悔改的心!
我們都知道,台灣處在一個多族群、多語言、多文化、多意識型態、多教派的大環境。就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各地方的教會而言,每間教會皆有不同的教會文化,或是教會內部人的問題。
藉著守聖餐,我們一同省思彼此尊重、相互接納的重要。畢竟,人不能一言不合,就成為敵人;意見不同,就失去笑容。要得著他人尊重自己,得先尊重他人;因為,「怨恨挑起爭端,愛能遮掩過錯。」(箴言十12)
第三 要有合一的心
依據聖經記載,主耶穌是在將被出賣的那一夜設立聖餐。祂明知門徒中有人會背叛、有人會落荒而逃,仍然以完全的愛與接納,邀請門徒一同享用最後的晚餐。
因此,保羅提醒我們:「我的弟兄姐妹們,你們聚集守主的聖餐時,應該彼此等候。」(哥林多前書十一33)保羅說這話是針對初代教會裡一些生活富裕的信徒,提醒他們在教會一起享用愛餐及聖餐時,不要忽略了那些較不足的、衰弱的、有傷痛的信徒。必須藉著彼此等待、一起享用,來表現出在基督裡有合一的心。這個原則,我們教會皆有在遵行!
除了保羅所提到的這個部分,另外我們從馬太福音廿二1~14主耶穌所說「天國喜宴」的比喻中,明白合一的心也需要除去自私—只顧自己。
關於這個比喻,簡言之,天國好比一個國王為自己的兒子預備婚宴,發出邀請函,結果出現二個情形:
1.被邀請的貴賓都說自己沒空,國王給了他們二次機會,但仍被拒絕,於是國王就把在街上看到的人,無論好壞皆邀請成為他的座上賓!
2.這些成為國王座上賓的平民百姓中,卻有一個人連基本服裝的預備也沒有,他用一種隨便、不看重的態度來赴國王的喜宴。
主耶穌以這個比喻來教導每個人,要珍惜、把握生命得救,進入天國的機會。主說:「被邀請的人多,但被選上的人少」!(馬太福音廿二14)
弟兄姐妹,我們可以發現,原來主耶穌看重我們生命得救後,是否有實踐出合一的心,在教會的生活、在福音的事工上。如同保羅在腓立比書二4~5所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單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主耶穌的餅和杯是饒恕、是赦免、是叫我們以合一的心志,來回應祂犧牲的愛。「在何處可以合一?」或許就在一場婚禮的過程中,我能夠預備自己,用喜悅的心同歡喜、參與服事。「合一的心」也在教會有弟兄姐妹蒙主恩召時,我能與遺族同哀傷、帶來關懷,預備自己來參與喪禮。
主耶穌所設立的聖餐是既尊貴又親民的屬靈筵席。如同天國的喜宴那般,我們要珍惜、要看重!學習以合宜的態度來預備自己:1.要心存敬畏、感恩與愛主的心。2.要有省察自己和悔改的態度。3.要有合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