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信息列表 主日信息列表

題目:福音使者的心志    聖詩: 553 397

聖經:羅馬書1514-21  啟應:第四十九篇

華語回應詩:獻上自己為祭(333

經文:15:14 弟兄姊妹們,我自己確實知道你們滿有良善的品德,也具備著豐富的知識,能夠彼此勸導。15:15 但是,在這封信裏,對於某些問題,我仍然大膽地提醒你們。我這樣直言無諱,是因為上帝給我特權,15:16 使我成為基督耶穌的僕人,在外邦人當中工作。我像祭司一樣宣講上帝的福音,為要使外邦人成為聖靈所獻上的祭物,是上帝所悅納的。15:17 這樣,因為我在基督耶穌裏,我可以因著事奉上帝而覺得光榮。15:18 我所要大膽講的只是這一句話:基督藉著我的言語行為,又用神蹟奇事和上帝之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上帝。因此,從耶路撒冷一直到以利哩古一帶地方,我到處傳揚關於基督的福音。15:19 併於上節15:20 我一向的抱負是在還沒有聽見基督的地方傳福音,免得我的工作建立在別人的基礎上。15:21 聖經說過:不曾認識他的人要看見;沒有聽見過他的人要領悟。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

 

    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也就是羅馬書,內容總共有十六章。剛剛所讀這段經文,係出自第十五章。顯示:這封書信書寫至此,已經漸漸接近尾聲。那麼在分享信息之前,我要先針對羅馬書第十五章的內容,作個簡要的介紹。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段落。第一個段落,從第一節到十三節,內容談到基督徒的服事態度。包括:為求他人的益處、效法基督的榜樣、主裏當彼此接納。還有,針對信仰內涵,給予祈願與祝福。

 

    接下來,第二個段落,從十四節開始,直到三十三節為止。內容提到保羅針對自己蒙召的身份、領受的異象、事奉的原則,以及未來的計劃等等,向羅馬教會提出說明。包括:這封書信寫作的動機,作為外邦使徒的使命,以及未來將前往羅馬、西班牙,並返回耶路撒冷的計劃。最後,還請求羅馬教會為他代禱。以上,就是羅馬書第十五章的內容概要。

 

    接下來,我要根據剛剛所讀這段經文,就是第十四節到二十一,提出六點信息,來跟大家分享。

 

1>針對靈性美德,給予正向鼓勵。(v14

 

    經文第十四節,這樣記載說:弟兄姊妹們,我自己確實知道你們滿有良善的品德,也具備著豐富的知識,能夠彼此勸導。綜合聖經所描述,有關保羅的言行舉止,我們可以得知,如果以性情來論,保羅是傾向剛烈型的性格。因此,他的行事風格,可以作這樣的描述,就是:不拖泥帶水,不得過且過。

 

    凡事設定目標、提出完備計畫、過程講求效率。尤其,目標一旦設立,計劃既經擬定,就必全力以赴,甚至到了「不達目的不善罷甘休」的地步。這種性格的人,看重事工效率,過於人際關係。所以,往往給人「不苟言笑、冷酷無情」的感覺。特別,從保羅所寫的書信當中,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發現。

 

    針對他所建立的教會,或他所牧養過的羊群,或許恨鐵不成鋼的心境使然,導致一旦發現他們出現什麼偏差的狀況,無論勸勉也好,或者責備也罷,甚少採取旁敲側擊、委婉提醒的方式,通常都是有如嚴父一般,直言無諱,甚至一針見血。但是,從這段經文當中,我們卻發現他展現出另外一面的性情。

 

    就是展現出比較柔軟、溫馨的一面。因為在這段經文當中,保羅特別針對羅馬教會,在靈性方面的美德,給予肯定與鼓勵。有關羅馬教會靈性方面的美德,保羅提到三方面。首先,羅馬教會滿有良善的品德。其次,羅馬教會具備豐富的知識。第三,羅馬教會的屬靈生命,已經成熟到可以彼此勸導的程度了。

 

    那麼,針對羅馬教會的屬靈美德,給予正向的肯定這件事,不僅能夠使羅馬教會得到激勵,同時也可以拉近保羅跟羅馬教會之間的距離。當距離拉近、關係建立之後,對於接下來,保羅將針對自己所領受外邦福音的異象,向羅馬教會作說明時,相信羅馬教會比較容易接受。從這當中,讓我們學到人際關係的智慧。

 

    所謂人際關係的智慧,指的就是:針對他人的優點,應該適時、適切的給予肯定、讚賞。因為透過這個舉動,絕對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建立彼此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當距離拉近了,關係建立了。話就好說、事也就好辦。因此,人跟人相處,不要只看對方的缺點,應該多看對方的優點。並且,適時、適切的給予肯定、給予讚賞,這就是人際關係的智慧。

 

2>針對外邦使命,作出明確說明。(v15-16

 

    經文第十五節到十六節,這樣記載說:但是,在這封信裏,對於某些問題,我仍然大膽地提醒你們。我這樣直言無諱,是因為上帝給我特權,使我成為基督耶穌的僕人,在外邦人當中工作。我像祭司一樣宣講上帝的福音,為要使外邦人成為聖靈所獻上的祭物,是上帝所悅納的。

 

    在上個禮拜的講道中我已經說過,就是猶太人是一個自視甚高的民族。因為他們認為:唯有他們才是上帝所揀選、與上帝立約的民族,其他種族通通都不是。也因此,認為自己的身份,是獨特的、是高貴的,是其他種族所無法比擬的。不僅如此,他們甚至認為:在上帝眼中,唯獨他們才是聖潔的。

 

    其他種族,都是不潔淨的。因此,又推衍出一個結論,就是在世上眾多種族當中,唯獨猶太人才是上帝所喜愛的,其他種族通通都不是。我們都知道,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但是,這種錯誤的觀念,不僅存在耶路撒冷教會,同時也存在羅馬的教會當中。話說,上帝呼召保羅的目的,或託付保羅的使命,就是向外邦人傳福音,帶領外邦人歸向基督。

 

    這樣的使命或異象,當然要向羅馬教會作說明。因此,在這封書信當中,保羅對羅馬教會這樣表明:因為上帝給予他特權,使他可以成為耶穌基督的僕人,同時託付給他的使命,是在外邦人當中傳揚福音。又說:他像祭司一樣,宣講上帝的福音,為要使外邦人,成為聖靈所獻上的祭物,這祭物是上帝所悅納的。

 

    此處,特別提到「祭司」這個名詞。保羅用「祭司」來形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談到祭司這個名詞,必須作一點背景說明。就是舊約時代,上帝為了建立跟人之間溝通的管道,特別設立了「先知」跟「祭司」這兩種職份。先知是代表上帝,向世人傳達上帝的心意。祭司則是代表世人,向上帝表達心意。

 

    換句話說,先知跟祭司,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上帝跟世人之間,彼此溝通橋樑。此處,保羅用祭司來形容自己的身份或角色,就意義上來講,就是扮演橋樑,或中間人的角色,職司促成世人跟上帝和解的角色,尤其促成外邦人跟上帝和解。就是幫助外邦人,也能認識上帝,進而進入上帝恩典的家中。

 

    話說,在舊約時代,或在保守的天主教體系裏,事奉上帝是所謂聖品人員,或聖職人員的專屬工作。一般信徒,是不能參與的。然而,新約時代,或根據改革宗的信仰精神,親近上帝、事奉上帝,不再是聖職人員的專利,而是每一個信徒都可以參與。教義上所謂信徒皆祭司,或人人皆祭司,就是指這樣的意思。

 

    那麼,既然我們每個基督徒,都擁有祭司的職份,扮演祭司的角色。因此,不僅可以隨時隨地,藉著禱告親近上帝、事奉上帝、與上帝溝通。同時,也應該跟保羅一樣,扮演橋樑或中間人的角色,就是肩負起促成世人跟上帝和解的使命,也就是善盡受託的使命,帶領未信者歸向上帝。

 

3>除了耶穌基督,其餘別無所誇。(v17

 

    經文第十七節,這樣記載說:這樣,因為我在基督耶穌裏,我可以因著事奉上帝而覺得光榮。我們都知道,人往往因為某些成就,而感到光榮,或拿來誇口。例如:孩子考上好學校,或孩子得了大獎。又如:自己辛苦奮鬥,事業有成。再如:住豪宅,或開名車等等,都會因而感到光榮,甚至拿來誇口。

 

    一般來講,絕大多數的人,引以為傲、感到光榮,或拿來誇口的,大概離不開名譽、地位、財富等等,這些世上、物質、虛榮的東西。但是,我們發現保羅所誇口的,或感到光榮的,竟然都不是這些。如果要誇口這些屬世的一切,保羅絕對有資格。因為論血統,他是純種的猶太人。論學問,他受教於當時名師迦瑪列。論身份,他一出生就擁有羅馬公民身份。

 

    論才華,更是無話可說。可以說,集各樣才華於一身。或者說,一般人所羨慕、所追求的,使徒保羅幾乎都具備了、都擁有了。因此,如果論屬世方面可以誇口的,幾乎沒有人能勝過他。但是,我們卻發現,保羅完全沒有因為擁有這些而誇口過。他唯獨誇口耶穌基督。尤其,誇口耶穌基督的十字架。

 

    這樣的精神、這樣的態度,在保羅在寫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當中,談得更清楚。就是在加拉太書六章十四節,保羅這樣說:至於我,我不誇耀別的,我只誇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為,藉著這十字架,世界於我已經釘死了,我於世界也已經釘死了。顯然,保羅所誇口的,唯獨十字架而已。

 

    因此,我也要趁著這個機會,提醒大家來自我省察,就是想想看:通常我們所誇口的都是什麼﹖是跟一般世人沒有兩樣,誇口名聲、誇口地位、誇口財富、誇口成就﹖還是曾經如同保羅一樣,誇口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誇口上帝為世人所預備的救恩?盼望保羅的誇口,能夠成為我們的提醒,更能成為我們的榜樣。

 

4>倚靠上帝幫助,使外邦人歸向。(v18

 

    經文第十八節,這樣記載說:我要大膽講的只是這一句話:基督藉著我的言語行為,又用神蹟奇事和上帝之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上帝。在這一節經文當中,使徒保羅提到,使外邦人認識上帝、歸向上帝、順服上帝的三個因素。第一、保羅的言語行為。第二、神蹟奇事。第三、聖靈的力量。

 

    從保羅的敘述當中,我們首先發現,他深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耶穌基督的僕人而已。在福音傳向外邦的過程當中,主角是耶穌基督,不是他自己。雖然在第一線奔波、爭戰的是他。但是他並沒有居功,他強調那是耶穌基督,藉著他的言語行為所成就的。很顯然,在保羅的心目中,主角永遠是耶穌基督。

 

    這一點,非常值得作為我們的警惕。因為在事奉過程中,特別當成果呈現之後,我們非常容易忘了我是誰,就是忘了自己所扮演的,其實只是僕人的角色而已,那真正的主人,那真正成就的,其實不是我們,而是上帝、是耶穌基督、是聖靈。

 

    另外,保羅又談到,福音傳向外邦的過程中,上帝除了使用使他的言語、行為之外,再加上神蹟奇事,以及聖靈的力量。根據這一點,我們又學到另外一項功課,就是傳福音要有果效,絕對不能只靠自己,就是除了自己的言語、行為之外,更需要上帝的幫助,就神蹟奇事,以及聖靈的工作。

 

5>從近處到遠處,從文明到野蠻。v19

 

    經文第十九節,這樣記載說:因此,從耶路撒冷一直到以利哩古一帶地方,我到處傳揚關於基督的福音。在這段經文當中,保羅非常明確地指出,他將福音傳向外邦的地點。就是從耶路撒冷一直到以利哩古一帶。那麼,因為耶路撒冷,大家比較熟悉,所以我就不多作解釋,我要針對以利哩古作一些說明。

 

    以利哩古這個名稱,是「喜悅」的意思,也是一個區域的名稱,更是古代羅馬帝國的一省,這個省份位於亞底亞海東北邊,或當今希臘北方,我們通常所稱的東歐地區。當時的以利哩古,涵蓋區域十分遼闊,包括:今天的奧地利、匈牙利、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巴爾幹半島等,都涵蓋在該省分的範圍之內。

 

    尤其,當時以利哩古人,是屬於半開發的民族,或比較野蠻的民族。他們騎著兵馬,驍勇善戰。尤其,喜歡喝生血、吃生肉,證明其性情,依然停留在野蠻階段。特別,從耶路撒冷,直到以利哩古,兩地相距一千四百英里。如果換算成公里,等於八百七十公里。從台灣頭到台灣尾,也才接近四百公里而已。

 

    所以,從耶路撒冷,到以利哩古的距離,等於從台灣頭走到台灣尾,再從台灣尾走到台灣頭,還是走不完。那麼,以當時的交通狀況,走過這樣的路程,真是令人難以想像。但是,為了福音的緣故,路程再遙遠、過程再艱辛,保羅都在所不惜。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為了福音的緣故,從近處,到遠處,從文明,到野蠻,都留下了保羅宣教的足跡。這樣的精神、這樣的毅力、這樣的負擔、這樣的使命,確實值得我們效法。

 

6>秉持拓荒原則,承擔受託使命。(v20-21

 

經文第二十節到二十一節,這樣記載說:我一向的抱負是在還沒有聽見基督的地方傳福音,免得我的工作建立在別人的基礎上。聖經說過:不曾認識他的人要看見;沒有聽見過他的人要領悟。在這段經文當中,保羅提到在宣教事工上面,他所持守的原則,就是到還沒有聽過福音的地方傳福音。

 

    看到保羅所提,從事福音事工,所堅持的原則。我就想起一些狀況來。就是一般來講,無論傳揚福音,或是建立教會,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差別,感覺上大家都很用心、都很努力,也都看到了成果。但是,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當我們深入探討之後,將發現畢竟還是有差別的。

 

    怎麼說呢﹖我用例子來作說明。首先,有一種人,或一種教會,在宣教過程當中,不追求表現、不重視數字、沒有業績壓力,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靈魂的得救。這種人,或這種教會,所關注的對象,就是尚未得救的靈魂,他們絕對不會將心力,投注在其他教會的信徒身上。他們的使命、他們的心志,完全聚焦在未信者,一心一意,就是要帶領他們歸向基督。這是第一種狀況。

 

    再來,第二種人,或第二種教會,狀況就不一樣了。這種人,或這種教會,可能為了追求表現,可能為了立即成果,可能因為背負業績壓力,甚至為了謀求生存,導致其作法,完全不一樣。就是靠拉攏其他教會信徒來成就自己。因此,如果發現其他教會,有比較不熱心的,或不太適應的,甚至出問題的,就積極關懷,甚至百般討好,企圖拉攏他們。

 

    講難聽一點,就是撈現成的、撿現成的,或者所謂的偷牽羊。照道理講,羊要自己生、自己養。但是,這種人,這種教會,就是不自己生、不自己養,而是專門偷牽別人的。或許不會生、不會養。或許,嫌太慢了。所以,想走捷徑。如果是這樣的話,對上帝國度來講,意義是不大的。

 

    因為在上帝恩典家中,在上帝愛的國度裏,得救人數並沒有增加,只是從這個教會,拉到另一個教會而已。這樣的狀況,甚至造成教會與教會之間困擾。我這樣說,並不意味著基督徒都不能轉換教會,事實上是可以的,轉換教會絕對不是問題。我所要強調的,只是傳揚福音、建立教會,應有正確的觀念與做法。

 

    非常感謝上帝,因為經文當中,我們發現保羅的觀念與做法完全正確。因為當他從事宣教工作時,非常堅持「不到聽過福音的地方傳福音」這原則。如果用現代人的用語來敘述,就是絕不偷牽別人的羊,免得事奉的果效,是建立在別人的基礎之上。這樣的宣教態度、拓荒精神,確實是今日教會與基督徒,所當學習的榜樣。以上,信息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