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信息列表 主日信息列表

 

看見傳福音的異象(太九35-38)                          陳吉松

 

曾有人採訪美國傑出的教育家海倫凱勒說:「有什麼事比生來瞎眼更糟糕的?」這位又聾又盲的海倫凱勒回答:「有目光卻無眼光。」(To have sight withoutvision) 這意思是有眼睛卻看不見未來,許多人的確是有目光卻無眼光。

台灣基督徒的人口近十年來,從2.5%成長到6.5%。我們當然希望教會在質與量上都成長,但四十年前(基督徒約2.0%),當台灣眾教會不斷為復興禱告時,大概很少人想到教會有將近三倍的成長吧!未來成長到10%甚至15%有沒有可能呢?現在認為不可能,但三十年前也沒有人認為可能啊!因此,從大趨勢來說,上帝正運行在教會中,所以教會在這時間點應該有個看見,這個看見就是傳福音異象的看見。如果沒有看見,就不會有負擔,若沒有負擔,我們就不會委身。因此,「看見」就非常重要。到底要看見什麼呢?今天,我要用太九35-38和各位分享「看見傳福音的異象」。

 

一、    看見福音之主的服事(35)

首先,我們要看見主是怎樣的服事!我們的主給我們設立服事的榜樣。當年他怎麼服事,接著門徒也是這樣服事,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依然沿用此方式服事,證明依然有果效。為什麼?因為這是原則性的問題,而不是方法、策略的問題。那麼,主耶穌怎麼服事呢?35節說:「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走遍」就是策略,「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就是原則。第一世紀的「走遍」就是用兩條腿步行到各地;但是21世紀的「走遍」是用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影音媒體、文字、單張,i-phone以及Line, Wechat幫助我們走遍各地。

「各城」按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說法,是指有城牆、城堡,較大的城市。他說加利利有240個城市。「各鄉」是指沒有城牆的鄉鎮。「會堂」是猶太人聚集敬拜上帝之處。我們的主服事的範圍不是只在城裡或鄉裡或只在會堂服事,而是各城各鄉,以及會堂。十八世紀英國的約翰衛斯理就是擁有主如此的傳福音異象。他曾說:「這世界是我的教區」(The world is my parish)。而其服事的內容是什麼呢?教訓、宣講、醫治。「教訓」是包括教導、訓練及裝備;「宣講」是包括傳福音及講道;「醫治」包括了身體、心理與靈性。過去耶穌是如此服事,使徒們也是如此服事,二十個世紀之後,我們還是如此服事。教會最終都要發展這三樣事工。

來到今天的處境,都市人絕大多數都住大樓,它就是我們要「走遍」的各城各鄉。為了福音的緣故,我建議各位要競選管委會主委;另外,我們每天至少花八小時與職場的同事在一起,他們就是我們要傳福音的「各城各鄉」。我們有沒有為主作見證?約書亞管理學院在全台灣推動「職場信仰運動」,讓職場成為禾場。領受職場宣教的異象--在職場做幸福小組。

 

二、    看見福音之主的憐憫(36)

其次,我們要看見福音的主,看見他是怎樣的主。36節說:「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耶穌「看見許多的人」,他不是只看見數字上的人,而是看見數字代表每一個靈魂。每一個靈魂都有其心靈的需要。到底耶穌看到什麼?聖經說,他看到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什麼是「困苦」?它是指心靈上的煩惱及苦惱。什麼是「流離」?它是指身體上的衰弱、筋疲力盡、無助。耶穌看到的是這許多人心靈的、身體的需要。我們要求主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有眼光看見他們的需要。

當耶穌看見這許多人心靈的、身體的需要,接下來「就憐憫他們」。什麼是「憐憫」(compassion)?它是指人的肚腹、子宮之意,所以「憐憫他們」表示人發自最深處的同情與感同身受的理解(同理心)。這是主的胸懷。請注意,是憐憫而非熱情(not passion but compassion) 。熱情是很容易過去的,但憐憫則不同。它能支撐我們在艱難中繼續傳福音,繼續走遍各城各鄉。

另外,因著憐憫,就看見宣教及傳福音的契機。每一次,我們周遭的人發生變故,或著環境的改變,或著發生重大的事件,或著心靈上有煩惱,都可視為上帝將那個人催逼到我們面前,這是我們傳福音的機會,我們理當抓住這個機會。

一對德國夫婦很有負擔去日本向日本人傳福音,可是上帝一直未開門;直到有一天這位妻子看到當地報紙的報導,才恍然大悟。原來上帝早已把上千位日本人帶到漢堡---因為漢堡是歐洲第三大港口,許多日本公司派日本員工來當地工作。後來上帝奇妙地引領他們接觸並認識在漢堡的日本人,教他們德文,認識德國文化,與他們作朋友。漸漸地,就有一群信耶穌的日本人開始聚會;現在漢堡已有一間二百多人聚會的日本人教會。他們說要在日本以外帶領一個日本人信耶穌,比在日本當地帶領一個日本人還容易。但願我們胸懷主憐憫的心腸,就能看見周遭都是傳福音的機會。

 

三、    看見福音之主的工場(37)

面對這麼大的需要,耶穌讓我們看見工場的實際情況,「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

「莊稼多」有兩個意思:一是指數量多,範圍大(各城各鄉、萬民)。許多教會缺少牧者,以台灣長老教會近1300間教會來說,有200多間教會找不到牧者。印尼華人教會有600多間,但有400多間教會沒有會講華語的牧者,情形非常緊急。

另一意思是指莊稼成熟。台灣教會近十年從2.5%的基督徒成長到6.3%,這表示上帝正運行在教會中,可見收割時機已經成熟,此時不收割,收割時間一過,會如何呢?1945年日本戰敗後,太平洋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呼籲美國教會差派1000名宣教士去日本宣教,因為那時間,日本人的心靈莊稼已經成熟。很可惜,那時的美國教會失去宣教異象,並未積極回應,以致錯失收割的時間。

莊稼若不收割,會有什麼下場呢?最直接的後果是掉(或垂倒)到地上爛掉,完全失去先前撒種、插秧、除草、施肥、灌溉等等所做的工。同樣地,我們做了許多社區事工、陶笛班、媽媽合唱團等等的福音預工,可是卻缺少臨門一腳的傳福音,那結果就像稻穗倒到地上爛掉,他的靈魂就下到永恆的地獄中,我們所做的工都枉然。

工場的另一實況是「作工的人少」,這句話也有兩個意思:一是指工人的數量少。為什麼?因為多數人只是來聚會而已,並未參與服事。另一意思是照主心意做工的人很少,也就是,作主所作的服事(教導、傳福音、醫治) 的人少。

 

四、    看見福音之主的呼召(38)

既然莊稼這麼多,作工的人又這麼少,怎麼辦?主耶穌給我們指出一個方向,也指出一條道路,那就是:「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38) 這裡我們看到上帝才是莊稼的主,因此打發工人是主的工作。主知道什麼時候(when)打發什麼工人(who)什麼禾場 (where)去。而我們的責任是「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他的莊稼。每當教會缺乏工人時,看看我們的主怎麼教導,他說:「你們當求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這是呼召我們為著收割莊稼來禱告。不只是禱告,而且是耐心的禱告,等候主差派工人來收割莊稼。這個等候是表示我們相信祂是莊稼的主,衪一定會為著祂的莊稼打發工人來收割。各位相信嗎?

所有愛耶穌和愛人靈魂的人都應迫切禱告,求他打發工人。除了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其他工人」之外,這個呼召也可能落在我們身上,因此,當工人的呼召臨到我們身上時,我們也要能像先知以賽亞一樣回應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六8) 另外,當我們在禾場收割時,感受到工人不夠時,我們也要禱告主增加工人,求他差派熟練、忠心、殷勤,又有見識的工人進入禾場。各位,聽見主的呼召嗎?